一年一度入职季,一批充满青春朝气的新员工来到中铁十四局二公司石港项目部,看着他们,徐伟陷入了沉思,曾经,他也是这样从校园走进中国铁建,这一干便是二十年。
这些年里,徐伟南征北战,扎根施工一线,参与建设了青岛蓝色硅谷、三淅高速、石港铁路等重点工程,他以满腔热情投身施工生产,以专业能力服务工程建设,在亲历交通强国崛起的同时,自己也从稚嫩懵懂的“新兵”,锤炼成长为身经百战的“老兵”。
作为技术人员,徐伟深知工程施工的意义,他谨记“逢山凿路、遇水架桥”的使命,努力把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,积极深潜学习,护航工程建设。
初入工地,懵懂少年对一切既陌生、又好奇。徐伟一门心思放在现场施工上,每天风吹日晒,晴天一身土,雨天一身泥,凭借着坚韧和勇气,很快适应了施工工作节奏。
山城重庆,是徐伟成长的沃土。忠垫高速公路途径山区,沟深坡陡,连续梁墩高、跨度大,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徐伟来说,首次接触连续梁施工,是机遇也是挑战。
徐伟(右)在进行技术交底(高会强 摄)
当时,徐伟跟着师父,承担杨家岭特大桥连续梁施工任务。该连续梁8号主墩高达86米,中跨长度200米,一开始,他走在上面都不敢往下看。为了更好地学习技能、服务施工,他努力克服恐高心理,只要现场有施工人员,他必定就在作业面上盯控。
由于墩身高、跨度大,在混凝土浇筑中,泵送是个关键工作。徐伟事无巨细,每次施工前,他都要仔细核对每一道工序,逐个对泵管连接进行检查,与拌和站、试验人员对接沟通,确保混凝土性能良好。一年后,当得知杨家岭特大桥获评“火车头优质工程奖”时,他内心满是自豪。
在该公司青岛蓝色硅谷项目部,徐伟调任项目工程部长,这意味着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。
他整天奔忙于工地,盯施工、抓培训、带学生,每一道工序的技术交底,每个工点的技术资料,他都不放过。在施工一线的经历,让他总结出自己独有的学习方法“想到、说到、做到、写到”。
该项目隧道口地处人口密集的市区,爆破噪音是制约工程进度的老大难问题。为了降低噪声污染,加快施工进度,徐伟带领技术人员学习研究,多次试验,最终研发了消音台车,爆破噪音降低50%左右,大大减少了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。
在同事眼里,徐伟胆大心细、认真谨慎、善于创新。
在三淅高速施工中,徐伟主要负责西安岭隧道现场施工管理,光面爆破效果直接影响施工成本。为了达到质效双赢,他紧盯掌子面,及时测量每循环的超欠挖量,并结合实际围岩情况,多次调整装药结构及爆破参数,做到“岩变我变”动态设计。经过努力,二衬混凝土超方量得到有效控制,大大降低了成本。
徐伟进行质量检查(高会强 摄)
2020年5月,徐伟调任该公司石港项目部副总工。该项目跨越营业线、等级公路、河流等,施工难度大、技术含量较高、安全风险高。困难面前,他敢闯敢干,本着技术先行的理念,带领项目技术团队,扎根施工现场实地进行工艺写实,掌握第一手数据,结合不同地质施工条件,不断探索实践,对现浇悬臂梁的成套工艺、工装、工法进行优化创新,缩短工序衔接时间,为施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。
针对沿海地区高腐蚀的环境施工,徐伟和团队们边干边总结,为施工提质增效同时,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。由他参与发明的《一种梁体预埋套筒用位置找寻定位装置》《一种快速调整至连续梁支座设计标高的装置》《一种桩基声测管简易加水装置》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。
身为一名党员,徐伟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,石家庄隔离公寓的援建、北京门头沟的抢险,他都主动冲锋在一线,用实际行动践行铮铮誓言。
今年,看到分配下来的技术新兵后,徐伟忙着传帮带工作,他根据每位新员工的性格特点和所学专业,精心制定学习计划和工作标准、考核措施,深入施工现场教工作方法、教施工经验、教如何快速解决存在问题等,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促使他们尽快成长。
风风雨雨二十载,从血气方刚到淬炼成钢,徐伟身上那份属于铁建人特有的坚定与执着越发闪耀,他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。
【编辑:金雨】
相关新闻